時間:2016-03-09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作者:楊建平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隨后,中央領導密集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要求,并提出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2015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報告政府工作時提出,做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2016年,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新形勢下國家宏觀調控重點由需求側向供給側的重大轉變,也是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對未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
供給側改革對交通運輸提出新要求
從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精神看,其對未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新要求。
(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增強交通運輸的總體供給能力。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需求依然旺盛。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我國經濟必須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經濟穩增長任務繁重,交通運輸仍需要繼續發揮有效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關鍵作用。滿足國內消費新需求,推動第三產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需要提供大運量、高品質、差異化的運輸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需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繼續保持一定的投資規模和建設速度,全面提升交通總體供給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為實現提質增效增添動力。
(二)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圍繞薄弱環節和發展短板,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聚力交通運輸扶貧脫貧攻堅,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增加更多出行選擇,改善群眾出行體驗,更多關注弱勢群體出行,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使交通運輸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有效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三)適應區域發展新格局,切實發揮交通運輸的先行引領作用。目前,國家“三大戰略”進入落地實施期,“四大板塊”步入協調發展新階段。統籌“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發揮交通運輸在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極、拓展區域發展空間的先行引領作用。
(四)適應新形勢,大力推進綜合交通發展。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組合優勢逐步顯現。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交通運輸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適應科技新變化,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推動新一代技術廣泛應用,緊緊抓住全球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給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帶來的新機遇,深入實施“互聯網+交通運輸”,為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六)適應生態環境約束,努力實現交通運輸綠色發展。綠色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落實到交通運輸發展各個領域和全過程,促進交通運輸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結構調整,拓展綠色發展空間,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改變不合理運輸分擔方式。通過技術進步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綠色循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低碳環保運輸裝備應用,推動多式聯運和甩掛運輸發展。通過制度設計引導綠色發展,形成推動綠色交通發展的長效機制。
(七)適應行業治理新趨勢,全面深化交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當前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潛在的風險以及支撐交通發展的要素條件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迫切要求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行政。
提質增效是擴大有效供給的內在要求
根據國家供給側改革精神及其對今后交通運輸發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提出交通運輸供給側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目標。交通運輸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環節,交通運輸供給的優劣,會傳導到經濟供給側,進而影響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擴大有效供給方面對交通運輸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此,交通運輸發展質量效率的提高,既是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擴大交通運輸有效供給的內在要求。
(二)原則。以問題、目標為導向,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和國家“三大戰略”實施的有關要求,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實際需求,加快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著力增強交通管理服務效能、切實改善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三)路徑。在保持一定的投資規模和發展速度下,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補齊發展短板,優化網絡結構,進一步發揮交通網絡的整體效能和網絡效益。著力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強化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推動形成區域、城鄉、城際及國內國外交通基礎設施供給的平衡結構,加快建成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深度融合與有效銜接,更好發揮鐵路運輸和水運在大宗貨運中的比較優勢,發揮好綜合交通運輸的組合效率。
(四)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立足我國國情和交通運輸實際,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強理論與政策研究,創新理論政策。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為主攻方向,以穩定交通運輸資金保障為重點,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交通運輸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交通運輸的全面創新,突出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依托政策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發展質量和效率。
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改革七大重點任務
(一)繼續增強交通運輸總體供給能力。作為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服務經濟增長的重要領域,交通運輸應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繼續保持一定的投資規模和建設速度,加快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大力推廣現代化的運輸組織方式,全面提升交通運輸的總體供給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為優化結構、實現提質增效提供基礎。
(二)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作為服務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領域,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和服務品質,讓人民群眾共享交通運輸發展的新成果。應圍繞交通運輸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快西部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老少邊窮”地區等交通建設,消除交通瓶頸制約,擴大交通網絡覆蓋范圍和通達深度,提升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效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三)切實發揮交通的先行引領作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國際運輸大通道建設,實現國內國外通道相互連通。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方面取得率先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優化綜合立體大通道能力配置,完善城市群城際交通網絡,發揮交通在培育新經濟增長極、拓展區域發展空間的先行引領作用。
(四)積極推進綜合交通發展。深化綜合交通運輸改革,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加強鐵路、公路、內河、航空等方式布局的有效銜接,統籌集約利用通道資源,優化通道能力配置。加強公路與鐵路場站、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的銜接。積極發展公鐵聯運、公水聯運、陸空聯運和甩掛運輸等先進的運輸組織模式。強力推動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大力推進運輸服務提質增效升級,更好地滿足交通運輸支撐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服務人民群眾便捷出行的需求。
(五)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與互聯網的有機融合。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高效物流”,加快推進智慧交通建設進程,推進交通運輸行業信息資源開放共享,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有機融合,為優化結構、實現提質增效增添動力。
(六)努力實現交通運輸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落實到交通運輸發展各個領域和全過程,探索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注重存量資源挖潛擴容升級,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岸線資源,推廣廢舊路面等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積極發展先進的組織方式,大力優化運輸結構,強化結構性減排和技術性減排;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的生態保護和污染綜合防治,促進交通與自然和諧發展。發揮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作用,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努力在綠色環保、低碳交通領域取得一批行業領先、實用性強的創新成果。建立健全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制度和標準體系,強化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用標準支撐和引領交通運輸發展。加強行業節能環保監管和監測能力建設,推動行業重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項目節能評估。
(七)全面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適應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要求深化交通運輸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明晰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責任,推進交通運輸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交通運輸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加強轉變政府部門職能,推動交通運輸行政由管控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運輸市場公平轉變。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6-03-17 16:20:54)
本市各大火車站開售春運首日即2015年2月4日的火車票交通運輸部關于公布第35批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達標車型的公告北京航展將于9月16日開幕 無人機備受矚目5月16日至18日部分城際列車改為塘沽始發天津站80多對列車往返京津方便進京旅客節后學生返程高峰將至天津站提示學生旅客抓緊取票32000多輛違規投放共享單車被回收 專項治理轉入復查清理階段綜合服務中心多形式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