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公路政策既是客觀需要也是現實之舉

發布時間:2024-04-17 點擊:124
中國交通報2016年9月第6333期
隨著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2015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已經連續三年向社會公開發布,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布機制進一步滿足了公眾對收費公路政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收費公路政策逐步得到社會公眾了解和認可,全社會正在形成共識。
從1984年推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時全國二級及以上公路僅有1.9萬公里,到如今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2.35萬公里,我國高速公路實現了由“初步連通”向“覆蓋成網”的重大跨越。32年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證明了收費公路政策在我國的成功實踐。
公路是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公眾的重要載體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有人認為,公路建設養護資金應由政府公共財政承擔。但公路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單純依靠公共財政難以保障公路基礎設施的有效供給。而堅持收費公路政策,可以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有效調動各方資源,為公路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穩定的資金保障。縱觀世界各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養護資金主要來源于“收稅”和“收費”兩個渠道。一種全部由國家財政負擔,資金來源于稅收,由全體納稅人共同承擔;另一種主要由道路使用者負擔,即收取通行費,誰用路誰付費。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目前共有70多個國家采取收費公路形式發展高速公路,特別是近20年來,選擇收費公路政策的國家越來越多,收費公路規模不斷擴大。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向中高端邁進的發展目標對公路交通發展提出了新挑戰。中央提出的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任務艱巨,亟須公路交通繼續發揮好先行引領作用。社會公眾對出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期待高效暢通、安全便捷、服務周到的公路交通網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需要公路交通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就公路發展本身而言,我國公路發展正處于加速成網的關鍵時期,面對建設任務繁重、資金需求龐大、債務規模擴大的發展實際,以及16.44萬公里收費公路的管理養護任務,單純依靠國家專項稅收和一般公共財政難以完全承擔。
以2015年為例,我國當年從車購稅轉移支付的公路建設資金為2800億元,加上對公路的一般性公共財政投入,總共4400多億元。而這一年,我國公路建設年度投資超過1.65萬億元,稅收缺口高達1.21萬億元,如果單純依靠車購稅來解決我國公路建設資金缺口,需要將現有稅率從10%提高到至少50%。
更為重要的是,堅持收費公路政策體現了“用路者付費、差異化對待”原則,對公眾來說更為公平合理,真正體現了交通運輸行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收費公路政策直接向用路者收費,通行費與行駛里程和車輛荷載掛鉤,與單純依靠公共財政投入的“收稅”公路相比,更為公平合理。如果完全從公共財稅渠道安排公路建養資金,就需要全體納稅人,無論是否使用收費公路、是否擁有車輛,都來承擔公路建設資金,顯然有悖公平原則。
不必諱言,堅持收費公路政策依然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現實之舉,只有在堅持中不斷完善調整,使其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合理,才能確保我國公路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使交通運輸真正擔負起發展先行官的使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6-09-22 16:35:11)

肉牛長途運輸中的預防與應激反應
物流的發展現狀
有什么樣的物流配送系統軟件?使用物流配送系統有什么好處?
為什么要鼓勵互聯網貨運的發展?
物流貨物運輸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不正規的物流公司有哪些表現可識別
物流行業應走專業化轉型之路
油價上漲對物流運輸成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