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23 來源:人民郵電報 作者:
“互聯網+”便捷交通就是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理念,促進互聯網與交通運輸行業各領域各環節的融合創新,激發線上線下互動的新業態新模式廣泛涌現,滿足更便捷出行、更人性服務和更科學決策的需求。當前,“互聯網+”便捷交通已經有哪些成熟的業態?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還面臨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下一步“互聯網+”便捷交通的重點方向是什么?
互聯網與交通融合步伐加快
近幾年,我國交通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智能交通已經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取得突破的重要領域。在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方面,我國已經研制出集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交通信號控制、交通指揮與調度、交通信息服務、應急管理等多功能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并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期間得到成功應用。在高速公路的車路交互方面,etc的應用水平達到國際同步。在智能公交建設方面,交通運輸部推出了兩批共37個試點城市,公交車載監控設備和系統已經可以滿足調度、監控等一般化的基本需求。截至2014年10月,全國已有50個城市加入住建部的“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大平臺。
“互聯網+出行”新模式不斷涌現。近年來,移動互聯網與城市出行服務快速融合,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種業態:一是app打車,即出租車手機軟件召車服務。二是app專車,即網絡約租車服務。國內最大的app專車平臺滴滴快的也已經接入約100萬名專車司機,全國80多座城市日均訂單達300萬單。三是app拼車,即合乘出行服務。智能手機用戶利用軟件平臺搜尋與自己有相同需求的人并建立聯系,共同分擔出行費用。
融合步伐仍受制于體制機制
盡管互聯網與交通行業融合的步伐在不斷加大,但目前仍受制于舊有體制機制,無法更快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迫在眉睫。
交通運輸行業的信息資源開放度不足。許多行業具體數據信息涉及其他部門以及保密、個人隱私等問題,需要國家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向社會開放的資源類型和內容。當前,相關部門也在抓緊編制有關政府信息資源開放的政策意見,但這些國家戰略性政策意見尚未正式出臺,跨政府部門的互聯互通體系也尚未形成。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數據開放的可操作性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交通運輸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領域,在信息化發展方面亟須國家政策予以保障。
交通運輸行業的既有管理體制不適應。首先,按運輸業類型劃分的垂直管理體系,不利于跨行業、跨交通工具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統籌規劃,不利于發揮綜合交通優勢。如民航航線由民航局管、鐵路線路由鐵路局和鐵路總公司管,公路、水路也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容易形成互聯互通不暢。其次,按地域管轄權劃分的橫向管理體系,也不利于跨地區的交通信息共享和統籌規劃,不利于發揮交通大數據的優勢。最后,交通領域既有的專營制度和牌照管理辦法等也不適應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的特點,嚴格按照既有的行業管理辦法,則不利于新模式的創新和應用。
技術、人才儲備與安全保障不足。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涌現,交通運輸行業在這些技術領域的技術人才和能力儲備都有所不足,難以深刻理解“互聯網+”對交通運輸傳統業態可能帶來的改變。此外,在線化、數據化將會帶來新的網絡與信息安全問題。
“互聯網+便捷交通”未來方向
加快互聯網與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融合,通過基礎設施、運輸工具、運行信息等互聯網化,推進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便捷化交通運輸服務發展,顯著提高交通運輸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品質和科學治理能力,將成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
一是政企合作推動交通數據開放,創新綜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推動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企業將服務性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促進出行服務信息的相互開放與共享,鼓勵互聯網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實時交通運行狀態查詢、出行路線規劃、網上購票、智能停車等服務,推進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多種出行方式信息服務對接和“一站式”服務。二是加快完善汽車健康檔案、維修診斷和服務質量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汽車維修業關系到道路交通安全,關系到大氣污染防治,關系到社會公眾生活質量,關系到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保障所有維修企業平等享有獲取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維修技術信息的權利,促進汽車維修市場公平競爭。
——推進交通要素資源在線化。
一是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進一步加大對交通網絡關鍵設施運行狀態與通行信息的采集。在城市智能交通、鐵路運輸網、民航網絡、內河航道網、集裝箱鐵水聯運、遠洋運輸等領域,推進開展了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作。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公交優先保障、船舶便捷過閘、跨運輸方式和跨地域信息互通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二是推動跨地域、跨類型交通信息的互聯互通,推廣船聯網、車聯網等智能化技術應用。未來要大力推動公路、鐵路、航運、水運等多種運輸工具的互聯互通,推動各地方跨區域交通信息的開放共享,形成更為完善的交通運輸感知體系,提高基礎設施、運載工具、運行信息等要素資源的在線化率,全面支撐故障預警、運行維護以及調度智能化。
——增強交通運輸科學治理能力。
一是積極發展交通大數據,為交通設施規劃、建設、運維、管理等提供決策支撐。大力推動面向交通領域的大數據分析應用,鼓勵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運輸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構建交通大數據共享和挖掘平臺,利用大數據平臺挖掘分析人口遷徙規律、公眾出行需求、樞紐客流規模、車輛船舶行駛特征等,為優化交通設施規劃與建設、安全運行控制、運輸管理決策提供支撐。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交通運輸違章違規行為的智能化監管,構建全天候智能化的交通監控網絡,不斷提升交通治理能力。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5-10-26 11:15:26)
福建:“十三五”普通干線公路建成兩千公里天津市民622條建議為20條支線公交支招寧夏年內建設461公里貧困村公路鐵路天津站特設新生購票窗口優先為新生服務四川將推出ETC“電子錢包”簡政放權 轉變職能 放管結合 優化服務“內蒙古高速公路服務平臺”投入使用公路處組織BIM技術應用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