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繪“一張圖”

發布時間:2024-10-11 點擊:98
時間:2015-09-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先導已成共識。三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同繪“一張圖”,由中央和部委牽頭,搭建對接平臺,建立京津冀交通合作協同機制,統籌推進跨省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規劃、建設、運營三同步。通俗講,就是實現“三接通”:交通基礎設施接通;運輸服務標準的接通;管理的接通。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工作難點也不少。
一是規劃難。要改變以前各做各的規劃,突破機制、管理障礙,統籌融合,搞規劃“一張圖”。
二是融資難。比如在極端地形下,1公里高鐵造價4億元。政府籌資壓力大。京津冀三地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創新鐵路投融資機制,建立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多元投入機制,努力打破資金瓶頸,為加快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協調難。交通建設,技術上不難,難的是推進過程中需要協調的方面太多。就“交通一卡通”來說,各個城市的卡要統一制式,還要建立一個區域清分結算中心。目前每座城市的市民刷卡出行享受優惠不同,但都局限于本區域內的優惠。越來越多的公交甚至軌道線路跨省運營之后,旅客刷一張卡,車費如何結算?這些都可望在協同發展中推進解決。
業內人士表示,困難再大,有三地積極努力,有國家層面上的頂層設計和一體化規劃,以及由此帶來的體制機制創新,相信都能在實踐中求解。
同時,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雖然說路通,才能人通、財通。但是,單純說“要想富,先修路”,也不一定全面。要正確理解交通一體化和產業協同發展的關系。
比如北京國貿地區,交通已經很成熟,但還是堵車。原因是產業布局的不平衡,人流潮汐流動,造成交通擁堵。這時候,就不是交通一個部門能解決的。
因此,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要全面看待交通一體化的重要性。比如河北燕郊距離北京35公里,通燕高速建成快10年了,但是燕郊的交通情況改善并沒有帶來整個區域實質性騰飛,原因是沒有產業協同發展的跟進,只做“睡城”不會“富”區域,同時還會帶來新的交通問題。
交通一體化雖是先行官,但更重要的是地方產業要發展起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產業協同發展的布局也要先定下來,而不是盲目修路。交通一體化和產業協同發展,兩者之間絕不分離,也沒有前后之分,需要綜合考慮。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2015-09-22 17:01:24)

兩節期間天津高速公路通行流量達872萬輛,跨省出行熱度高
安徽:系統化應用鋼結構橋梁
交通運輸部:全力打造無障礙出行硬環境
天津濱海新區公交開展安全乘車宣傳
北京試點發布普通公路實時路況
全國交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花落天津港
天津鐵路迎“五一”客流高峰京津城際增至89對
搖號申請人可申請參與現場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