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一公里”問題中,“共同配送”作為一種先進的配送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企業成本,同時,還可以大大節省社會資源,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和環境。
目前,國家提倡并發展“共同配送”工程已經持續多年,但是,與現代物流的發展要求相比,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仍未得到改善,而我國在發展“共同配送”的道路上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是物流發展滯后。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分布散、技術弱”的特點,其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都比較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也不健全。這就造成了物流企業在從事配送業務時,往往只能提供單一功能的倉儲和配送服務,缺乏一定的競爭能力,直接影響物流服務水平。
二是缺乏管理制度。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配送體系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管理法規均不健全,特別是發展物流配送所需的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劃還尚未出臺,使得物流市場的競爭規則基本上沒有統一的法律法規可循。于是,在發展“共同配送”的過程中極易出現重復性建設、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三是沒有合作意識。一方面,配送企業往往出于自身考慮,都不愿意共享信息資源,使得各個企業之間難以結成相互依賴的合作伙伴
倉儲物流公司都是什么樣的公路運輸合同基本知識物流業售后服務的五大途徑貨車超載危害大!貨車司機們,別讓利益迷亂了你們的雙眼!物流行業大洗牌,網絡貨運或能促進物流行業合規?新技術賦能網絡貨運平臺提速換檔,物流人仍需關注的轉型焦點與難關攻克!交通運輸部:鼓勵物流園區、鐵路貨運站等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物流園區入駐注意事項